集裝箱循環水養魚,每立方米效益高達近千元
集裝箱循環水養殖模式是以退役集裝箱為載體,集成循環水、生物殺菌、物理過濾、水質監控等功能的新型水產養殖模式,與傳統水產養殖方式不同,集裝箱循環水具有完全受控、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節約資源和高效產出的優點。本試驗針對寧夏漁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養殖技術落后,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水域污染處理艱難和養殖效益提升緩慢等問題,開展寧夏集裝箱循環水高產高效養殖試驗,試驗情況介紹如下:一、材料與方法
1. 養殖環境及水質條件試驗點為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銀川綜合試驗站示范點寧夏水產研究所,漁場周圍生態環境好、交通便利,水質應清新、良好。
2. 集裝箱循環水養殖系統
2.1 集裝箱養殖系統的構成:該集裝箱養殖系統主要由3個集裝箱箱體組成,其中分為2個養殖箱(各27米3)和1個處理箱(27米3);配套系統包括物理過濾系統、殺菌系統、生物處理系統、供氧系統、監控系統。
2.2 養殖系統工藝流程:集裝箱循環出水首先進入微濾機處理單元,過濾去除顆粒物后進入生物處理單元,經硝化處理后進入臭氧消毒系統殺菌再回流到養殖箱;養殖箱由風機和純氧罐雙供氧。
3. 試驗方法選擇加州鱸為養殖試驗對象,分別于兩個試驗箱和一口養殖池塘開展集裝箱循環水養殖示范,為最大程度減少試驗誤差,苗種放養統一定于5月1日至2日進行,養殖期間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統一做養殖記錄、打樣記錄和水質監測。養殖周期150天。
4. 魚種放養:放養前一天先進行試水養殖,確認無異常后,選取無病無傷、大小均勻、體格健壯的加州鱸魚種移入集裝箱養殖池內和池塘養殖,放養規格和數量如表1。
5. 飼養管理:養殖箱試驗期間每3天排污一次,每次排污3分鐘;堅持“四定”原則科學投喂,加州鱸選用粗蛋白質含量46%浮性膨化配合飼料;每天8:00、12:00、16:00各投喂一次,飼料投喂量根據水溫和天氣情況,按魚體重3%~5%投喂。每天檢測水質,并做好各項生產記錄,包括水質檢測記錄(水溫、溶解氧、pH、氨氮、亞硝酸鹽)、苗種放養記錄、飼料用量記錄、生產支出記錄、漁藥使用記錄、死亡情況等,加強集裝箱巡視工作,觀察魚體活力情況和攝食情況。
6. 病害管理:定期采用硫醚沙星或聚維酮碘對集裝箱內水體進行消毒處理,根據魚攝食情況及定期檢查魚體表面情況,采用集裝箱內藥浴及投喂藥餌的方法進行病害防治,本試驗期間未發生病害。
二、養殖試驗結果
1. 養殖試驗結果:截至10月5日,收獲情況如下表2所示,經過150天集裝箱循環水養殖試驗,集裝箱加州鱸魚種平均成活率為94%,池塘加州鱸魚種平均成活率為88%,成活率與產量均達到設計指標。
2. 養殖過程水質指標監測:寧夏地區漁業養殖環境多為鹽堿池塘,具有獨特的生態環境,鹽堿池塘中各類水質因子、陰陽離子受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等復雜活動的影響較大。根據水質監測結果,試驗池塘溶氧和pH值較穩定,pH值在8~10,溶氧指標由于有增氧機供氧,各池塘均在4~6毫克/升,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變化極不穩定,圖1、圖2是本試驗4-10月的氨氮和亞硝酸鹽指標變化規律。
三、討論與小結
1. 效益分析
1.1 經濟效益:養殖試驗結果,集裝箱循環水養殖1號箱加州鱸大規格魚種產量為43.4 千克/米3,每立方米水體經濟效益預估為876.1元;2號箱加州鱸大規格魚種產量為46.4 千克/米3,每立方米水體經濟效益預估為903.1元;池塘養殖每畝產量436.5千克,每畝經濟效益預估為7395元。本試驗主要示范加州鱸魚種前期培育階段,因此放養密度較小,如果養至商品魚,預期1個標準集裝箱年產量可達2000千克左右,每立方水體產量 80千克。以本次加州鱸魚種養殖試驗數據分析,成本為魚種、飼料、電費、人工、水費、漁藥等構成,通過核算1個養殖箱總成本為1.3萬元左右,1個標準集裝箱本地區單養殖周期凈利潤2.35萬元,每立方米水體凈利潤894元。
1.2 生態效益:該系統與池塘養殖相比最大優勢在于用水量大幅下降,年排水量為60~100米3,在產出相同的條件下,與池塘養殖相比排水量僅為池塘養殖的10%左右,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二是集裝箱養殖系統,是由廢舊的集裝箱改造而來,成為循環水養殖的載體,廢舊資源再利用,是真正意義上的循環經濟。三是養殖區占地少,不需要新開挖池塘,不用改變原有土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地用途,高度節約用地。
1.3 社會效益:寧夏地處西北內陸地區,水產養殖產業近年來迅猛發展,然而與我國東南及沿海地區相比,在新模式、新技術、新設施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養殖產量相對較低。本系統的引進及應用為寧夏首次嘗試,使我區養殖戶對新技術、新設施、新理念得到了全新的認識,為我區漁業更加健康穩定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